质量是引领经济发展的标杆。当下,广东以质量提升为路径,在全国率先从战略高度吹响“质量强省”号角,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广东以质取胜“向上突围”
经过30多年迅猛发展的广东,正面临人口红利消失、资源环境要素约束趋紧等新的挑战。挥别规模速度扩张,向质量效益要发展,成为广东此轮“突围”的路径选择。
今年3月,华为公司获得中国质量领域最高政府性荣誉——“中国质量奖”。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说:“28年来,华为视质量为生命。即使成为业界标杆后,每年依然要以20%的改进率去提高质量。”
华为是广东追求质量发展的缩影。早在2010年和2013年,广东就先后出台了质量强省的意见和决定,剑指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层次低等问题。今年4月,广东省委、省政府更是将质量强省上升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开启广东发展的“质量时代”。
广东质量强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省质监局局长任小铁说:“从意见到决定,再到战略,‘质量强省’文件升级背后,是广东突围‘以质取胜’的时代选择。”广东明确将质量强省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制造业质量竞争力”等相关指标也纳入市、县政府考核体系。
来自今年广东质量大会的数据显示,“十二五”时期,广东制造业产品质量平均合格率为95.4%;中国驰名商标数达702件、居全国首位;全省主导或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1041项、国家标准4061项。
一项项质量指标让广东在全国省级政府质量工作考核中,连续两年被评为A级,稳居第一方阵。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表示,广东质量的生动实践,有力诠释了抓质量就是抓发展的深刻道理。
质量提升“对冲”速度放缓
在中国陶瓷业一片低迷中,广东唯美陶瓷公司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开启了质量提升之路。不断技术改造和工艺改进,使唯美始终专注产品品质,3年来主营业务收入增加60%、利润总额增加38.3%。公司董事长黄建平说,没有倒闭的行业,只有倒闭的企业。对于传统制造业来说,更应该着力质量和品牌升级。
作为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得主,广之旅于2012年初以服务标准化为突破口着力提升传统旅行社的服务水平。3年来,客人满意度攀升至96.12%,经营业绩更是实现显著增长,稳居全国百强旅行社前五梯队。
从产品质量到服务质量,从工程质量到环境质量,当下,广东全面提升发展质量“对冲”速度放缓,以质量创新促进经济内生增长,实现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双跃升”。
作为广东61个国家级质检中心一员,国家智能电网输配电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的业务收入年均增长率达15%。广东质检院院长陈锦汉说:“质量认证就是市场通行证,各质检中心检测业务逆势增长的背后其实是企业更加注重以产品质量增强竞争力。”
根据广东省统计局监测,今年上半年广东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综合指数达89.8%,比2015年的88.5%提高了1.3个百分点,保持了良好发展态势,这表明广东经济总体质量和效益继续保持提升。
任小铁认为,相较技术创新,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微企业,不管是处于价值链终端还是零部件生产企业,均可进行标准改进、员工技能提高等质量创新。可以说,质量提升已成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的普遍性路径。
改革推进“大质量”格局形成
对于立白集团副总裁、首席质量官杨作毅来说,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查看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异常信息。“首席质量官是原料、产品出入口的把关人,也是产业链的‘巡视员’。”杨作毅说,“首席质量官工作的独立性非常重要,除了产品召回之外,其他质量问题,我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为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广东从2014年实施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强质量人才和质量文化建设,通过编写《首席质量官教程》等举措推动队伍建设,目前全省已有1355家企业建立了首席质量官。
今年9月,集标准、检测、认证与科研服务为一体的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正式挂牌成立,打响了广东质监系统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第一枪。广检集团总经理蔡依军说:“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是国家四大质量技术基础。广检集团的成立将改变技术机构散、弱、小等劣势,为‘广东制造’提供坚强技术支撑。”
消费者在质量创新中应扮演驱动者地位,为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广东正探索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变“罚得倾家荡产”为“赔得倾家荡产”。
从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到公共质量技术平台搭建,再到行业协会参与协调,广东调动多方力量共建大质量工作格局。近年来,广东质量建设正从“政府大包大揽”向多元共治的“大质量”格局转变。
由10章37条组成的《实施质量强省战略的决定》勾勒出从制造到创造、从速度到质量、从产品到品牌的“广东转变”。目前,广东已基本形成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所有县、121个镇、73个行业整体推进质量共治新格局。
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表示,质量是广货走向全球、稳定和扩大市场份额的“通行证”。在加快转型升级、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广东将把质量工作作为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争做全国质量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