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政策前沿   粤“新政”提振猪农养殖积极性 行业或可借机转型升级

粤“新政”提振猪农养殖积极性 行业或可借机转型升级

发表于:2019-09-11 关注 

作为生猪生产和消费大省,广东正在加强部门沟通和协同配合,合力推进生猪稳产保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努力遏制生猪生产下降趋势,实现恢复性增长,确保生猪供应不出现断档。

第一财经1℃记者近日深入广东采访发现,在今年上半年的非洲猪瘟疫情之后,该省猪农的养殖信心正在逐步恢复,农业部门亦在进一步落实“猪十条”,千方百计地保障生猪养殖。

“这段时间一直在协调相关部门,开会研究,推动落实中央以及省委省政府的政策。”9月9日,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畜牧与饲料处处长罗一心在接受第一财经1℃记者采访时表示。

新政”刺激养殖积极性

60多岁的养殖户徐明是粤西的养猪大户,他的养猪场位于南华农场,占地两三百亩。因为看好当前的养猪政策以及行业发展前景,徐明最近正在持续对自己的猪场进行清栏,并准备异地新建一个养殖场。

当前,像徐明这样的生猪养殖户,遇到了养殖政策的“新时期”。

9月4日,国家自然资源部宣布,生猪养殖用地作为设施农用地,按农用地管理,不需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此外,生猪养殖圈舍、场区内通道及绿化隔离带等生产设施用地,根据养殖规模确定用地规模。

9月8日,广东省召开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要求落实和完善养殖用地政策,重点保障新建、改扩建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异地重建规模化养殖场项目用地。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要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和标准化改造,对种猪场和规模猪场流动资金贷款贴息,扶持屠宰行业转型升级,努力稳定生猪养殖信心,增强复产扩产能力。

其实在此次“养猪用地新政”之前,徐明就已做好规划。据他介绍,新猪场已经筹备了两三年,中途因行业和政策变故暂停,这次又重新易地启动。1℃记者在现场看到,徐明的新猪场场房全部是框架式,占地3万平方米,投入较多,“待做好内部水电设施等装修,预计一两个月之后就可以进驻了。”

按照徐明的规划,原来的老猪场在进行卫生防疫处理后专门饲养种猪,新猪场则用来养殖断奶以后的保育猪以及肉猪。

徐明一次性定了三四千头种猪,“目前市场的种猪价格行情较高,七八十斤的二元种猪现在是4000多块,而同等重量的纯种猪7000多元。这批种猪要花1000多万元。”

不过,目前行情确实让徐明感到意外,但他十分看好这波猪肉前景。他给1℃记者算了一笔账,湛江当地最新的生猪出栏价能达到16元/斤左右,一头待宰的肉猪一般是在230斤左右,总价约3600元,除去1200元的猪苗成本,以及饲料、药品、疫苗、水电、环保、管理等费用,自繁自养一头猪可以挣2000元。“利润率超过100%。”与徐明一样,同样看好未来生猪行情的还有位于阳江的养殖大户曾明转。目前养猪可观的利润,让他颇为受益。曾明转的养猪场现在有1万余头生猪,其中包括母猪和肉猪等,他告诉1℃记者,现在基本每周要卖出500至800多头肉猪,同时还要定期补栏。

目前,广东省内的各项养猪扶持政策持续“出炉”。9月8日的广东省稳定生猪生产和保障市场供应工作会议要求,切实加大对规模化生猪养殖场的扶持力度,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生猪生产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

“现在政策是对行业有利好,但关键还是要看落实以及是否可持续。我们对养猪行业还是很有信心,未来5年应该有可观的利润,但问题是要保证出栏率。”徐明对1℃记者说。

划“红线”、定任务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去年以来,受非洲猪瘟疫情、禁养区清理和猪周期等多重因素影响,广东省生猪行业总体信心不足,养殖场户补栏积极性较低,提前出栏、持续空栏等现象普遍,生猪产能下降幅度较大。

据统计部门数据,2019年上半年,广东全省出栏生猪1730万头,同比减少5.1%,期末存栏生猪1429.5万头、存栏能繁母猪130.5万头,同比分别下降33.9%、42.9%,“由于全国生猪产能均出现较大幅度下降,我省从外省调入生猪难度加大,生猪供应日益偏紧,6月以来各地生猪价格大幅攀升。”

“今年压力还是比较大,因为前期很多养殖场户恐慌性出栏,肉猪卖的比较多。以往农户卖完肉猪之后,会立即补上,但现在补得不多,所以出现存栏量下降的情况。”罗一心对1℃记者表示。

目前广东省已启动了新一轮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1℃记者采访时表示,“省农业农村厅已建立健全发展机制,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强化宣传培训,千方百计稳定生猪生产。”

据了解,广东省一方面实行生猪生产红线制度,另一方面制订稳产保供的“猪十条”。按照保生态和保供给并重的原则,修订了《广东省生猪生产发展总体规划和区域布局(2018-2020年)》,明确规定各地市最低生猪出栏量,并作为硬任务、硬指标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

此外,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直12个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十条措施,提出了严格“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落实生猪产业用地、规范禁养区管理、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场和屠宰厂建设、健全猪肉供应保障机制等政策措施,着力提升生猪产能和供应能力。

1℃记者在上述“猪十条”中看到,2019年广东全省生猪出栏规划目标为3400万头/年,2020年为3300万头/年。各市之中,仅深圳没有任务,广州今年目标为40万头/年,2020年为30万头/年,任务量最大的为茂名,两年目标分别为513万头/年和500万头/年。全省一共有13座城市,超过半数城市今年任务在100万头/年以上。

外界颇为关注的是,布置这一任务的依据是什么?对此,罗一心告诉1℃记者,此次养猪“任务”的系各市根据自身的自然环境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历史上的生产供应情况拟定,“各市上报任务量,然后省农业农村厅再进行统筹平衡。根据我们掌握的一些情况,会再跟各市进行商讨,最后由他们各自确认为准。”

罗一心坦言,此次必须是要确保生猪生产红线这一指标量,预计今年应该可以超额完成。

或是升级机会

当前处于特殊的猪产业周期,业内亦在呼吁转型升级。

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介绍,将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加紧研究制定《加快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重点围绕推进“四个转型”,即:小散养殖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转型、传统粗放养殖向绿色科学养殖转型、小型屠宰厂点向现代化屠宰企业转型、调畜禽向调肉品转型,提出扶持政策措施,全面推进畜牧业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建立健全畜牧业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的长效机制。

1℃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广东在环保整治的时候,清拆了许多小型养猪场。这些小型养猪场本身污染较重,同时在资金实力、人员技术方面都比较欠缺,并需要持续投入才能满足规范要求。

“小型的养猪场,在防疫、环保以及猪舍质量安全方面存在一定隐患。农业农村部门主要是引导行业养猪企业,引导它们往规模化、标注化方向持续转型。”罗一心表示。

而在非洲猪瘟疫情之后,能够保留下来的养猪场,很多都是大型的养殖企业。这些养殖企业在疾病防御措施方面非常严密,甚至颇为苛刻。

作为经济大省,广东省的畜禽规模化养殖程度并不算高。根据2019年8月底直联直报信息系统的统计,广东全省生猪规模养殖场共有9585家,其中:年出栏500—1999头有7781家,年出栏2000—10000头有1533家,年出栏10000头以上271家。规模养殖出栏约占总出栏的68%。

“按照现在的情况来说,应该往大型养殖的方向发展,进行转型升级。”罗一心表示,下一步在转型升级方面,希望能够规划一些“集中养殖小区”。

在罗一心看来,“集中养殖小区”主要由大的养殖企业牵头,统一规划栏舍、统一防疫和环保处理措施,然后进行统一管理。

“在大型养殖企业牵头以后,如果小养殖户愿意参与进来的话,双方可以进行合作。但是必须要接受统一管理和在统一的栏舍里面来进行养殖。”罗一心表示。

“专业的事,要有专业的人来做。”罗一心认为,行业需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不能像过去一样到处“四面开花”,导致很多问题接踵而至。

据了解,对于上述“集中养殖小区”的规划,农业部门还需要申请资金。“目前正在做方案,后续经过申请、征求意见、审批等阶段,待相关部门拍板,并落实资金以后才能去做。”罗一心说。


(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