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实体行业   江苏农垦:打造现代农业航空母舰

江苏农垦:打造现代农业航空母舰

发表于:2019-06-21 关注 

在盐碱地上建成百万吨粮食基地,优质稻米进入全球供应链,拥有农机2万台、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8%,农产品生产全程可追溯……这是拥有60多年历史的江苏农垦,改革创新取得的不凡成绩。

江苏省农垦集团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农垦”)瞄准“垦区集团化、农场公司化”目标,持续推动系列改革创新:1996年成功实施江苏垦区集团化改革,成为全国农垦系统最早实现集团化改革的垦区之一;2018年全面完成18个农场公司化改革;在农垦系统率先打造种植业全产业链上市公司——苏垦农发股份公司;打造以现代农业为核心、医药健康、城镇开发等为支撑的多元化产业体系。江苏农垦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的复合增长率,经济效益位居全国农垦系统前列。

↑江苏农垦的标准化农田。资料照片

抓住改革主脉络 勾勒发展新架构

江苏农垦的前身可追溯到1952年。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解放军原步兵102师整建制转为农业建设第四师,挺进苏北沿海屯垦戍边。经过67年的发展,昔日荒芜的盐碱地如今成了江苏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大粮仓、果蔬园,当年产粮百万斤的“垦殖先锋”也跃升成年产粮食24亿斤、一二三产多元发展,利润达50亿元的现代农业企业集团。

作为特殊历史时期的产物,江苏农垦具有国有企业的一般属性,且兼具分布的地域性,农业产业的基础性和社会事业的公益性等特征。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这种传统“大包干”式的体制机制,使不少垦区出现农业资源利用率低、产业竞争力弱、企业机制不活、社会负担重等问题,加快改革、破障除碍势在必行。

“农垦改革兼具农业农村改革和国企改革双重属性。”江苏农垦党委书记、董事长魏红军说:“我们改革的主思路是深化垦区集团化和农场公司化。前者是目的,后者是基础和前提。”

一方面,在江苏农垦的规划中,农场公司化被放到提升垦区集团化水平视角下进行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另一方面,集团公司着重打造企业国有控股、社会资本入股、个人参股的混合所有制框架,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以资本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系,集团公司自上而下建立内部控制体系,通过委派财务总监、资金集中管理等方法加强对子公司的管理和控制力度。同时因“企”制宜建立薪酬考核制度,提升干部员工积极性。

“在着力打造的‘集团公司——平台化公司——专业化公司’的立体架构中,集团总部负责整体发展架构设计,在设计中充分听取所属公司的意见,但一旦完成就不可随意更改。”集团农业发展部部长朱亚东表示,正在制定中的集团产业发展规划已历经20余次修改,这种谋定后动、统分结合的方式既能保证发展不跑偏,又能留足创新空间,激发各主体的活力。

目前,江苏农垦已经形成了以现代农业为核心、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产业体系。集团旗下除上市公司苏垦农发外,还拥有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一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两家等“生力军”。2018年,集团实现营收263.29亿元,名牌农产品总数占江苏全省10%左右。

做好改革“加减法” 释放新活力

在持续完善集团整体运行架构的同时,江苏农垦先后实施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农场办社会职能改革、农场公司制改革等系列改革,提升资源集约化利用水平。

一是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发展主引擎。

保证粮食安全是江苏农垦的重要职责。江苏农垦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要求,将垦区农场同质同类资源整合重组,形成合力。

2011年,江苏农垦将100万亩耕地和相关人员、资产从农场中剥离出来,与大华种业、苏垦米业、苏垦物流三大龙头企业整合成立苏垦农发,专注于农业种植业生产与产业化经营。2012年,苏垦农发引进战略投资者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不同于简单的资源叠加,江苏农垦的资源整合是围绕产业链上下游进行的全链条布局,涵盖了从种子挑选到播种生产到加工包装再到运输销售的全流程,有利于我们控制成本,提升质量。”苏垦农发总裁王立新说。

2017年,苏垦农发成功上市,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下加快发展步伐。2018年,苏垦农发累计股权投资达8.63亿元。其中,控股设立的苏垦园艺将着力发展花卉绿植产业,控股收购的太阳股份将致力于拓宽中高端非转基因特色健康油品相关业务,全资设立的苏垦农服将搭建面向农村的综合服务平台,苏垦农发的农业全产业链布局正释放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江苏农垦正致力于提升直属企业混改的深度和广度,培育更多的优质企业,打造中国现代农业航母“江苏号”。

二是剥离社会职能,重整行装出发。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农场办社会职能不仅难以满足职工需要,也加重了企业负担。江苏农垦对农场办社会采取“内部分开、管办分离、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模式进行改革,各农场公司将原农场办社会职能的人财物归入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作为属地政府“授权委托、购买服务”的平台载体。

“考虑到垦区已形成较完备的社会事业管理组织体系,且多数农场公司地处财力有限的苏北地区,我们在推进过程中注重分步实施、降低风险。”魏红军说。江苏农垦先后与江苏省电力公司、农场公司所在市县政府部门或供水公司等签署资产移交协议,并得到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关心支持,垦区17个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在全国率先领取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证书,以便合法接受当地政府开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授权和委托。

江心沙农场公司率先发力,成立由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挂图作战。2017年,南通海门市人民政府在农场公司增挂“海门市江心沙农场社区管理委员会”牌子,以“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运作,农场社区经费纳入海门市级财政预算,成为全国农垦社会事业管理职能改革的典型。

目前,垦区18个农场公司家属区供电设施改造全部完成,17家农场公司与地方政府签订供水改造协议,医院、幼儿园等领域改革也同步推进。逐步剥离社会职能让江苏农垦能够集中精力补齐短板。

坚持市场化机制 打造发展新引擎

苏垦农发黄海分公司的中德农业示范园种有千亩小麦。与一般麦田不同的是,这里的小麦生产全程应用了精密播种、无人机精准施肥等诸多“黑科技”。“我们创新旱旱轮作与水旱轮作模式,产量屡创新高。千亩旱整机插水稻亩产1600斤,百亩免耕直播小麦亩产1265斤。”黄海分公司总经理、中德农业示范园主任贺在锐说。

从“定、包、奖”改革、大农场套小农场的双层经营制度改革,到租赁经营制度改革、模拟股份制度改革,再到一体化经营全产业链发展,江苏农垦农业经营机制先后经历了5次改革。将原本由职工承包的土地逐步归入集体运营,解放出更多的劳动力,匹配适度规模经营需要,现在江苏农垦土地集体经营占比达到了93%。

和苏垦农发其他分公司一样,苏垦农发东辛分公司近年来全面推行“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分片管理、责任到人”的生产经营体制,将每个田块作为一个“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和员工按管理工资、产量奖罚和效益奖励“计件计酬”,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为粮食生产增产增收创造了条件。种植业的人力省了,农场公司的人力资源充裕了,推动了农场公司水产、奶牛、肉鸡养殖,建筑地产及电力安装等产业发展。2018年,东辛农场公司实现利润1.35亿元,是农业资源整合前的4.47倍。

针对旗下龙头企业,江苏农垦在集团公司和子公司同时搭建公司治理框架,各自完善党委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议事规则,同时加快信息化水平,实施扁平化管理,推动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苏垦米业凭借优质产品加强与上下游企业联动,不仅将大米卖进家乐福、欧尚等连锁超市,也成为五粮液、洋河股份、百威、亨氏米粉等知名企业的供应商。苏垦农服打造现代化农业服务平台,将安全可靠的大宗农资送入全省农村市场,服务200万亩农田。

“江苏农垦用江苏1.34%的耕地生产了全省3.5%的粮食和40%的稻麦良种,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现代农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一批农业大品牌,力争到2021年实现营收500亿元、资产总额500亿元、资产证券化率50%。”魏红军说。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