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门专题 工商财税企业专题 让“金融血液”流入科技创新毛细血管 ——科技工作者热议五中全会《建议》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有关事项的通知》。该文件核心内容是取消保险资金财务性股权投资的行业限制,通过“负面清单+正面引导”机制,提升保险资金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业内人士分析,险资直接股权投资之前一直仅限于投向保险类企业、非保险类金融企业和与保险业务相关的养老、医疗、汽车服务等企业的股权,放开行业限制之后,国家鼓励发展的一些重点行业,如5G、芯片、智能制造等行业,有机会迎来险资的关注和投资。
此举也被解读为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的举措之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强调,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发展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系迫在眉睫
“《建议》在部署未来一段时间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相关工作时提出要完善金融创新体系,表明金融是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一环,也是需要大力加强的工作。”东北财经大学国民经济工程实验室研究员冯立果对科技日报记者表示。
“众所周知,科技创新已经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冯立果分析,经过多年发展,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格局逐步完善,企业创新能力极大增强,“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在这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当前形势下,我们要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新型举国体制,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就更要探索如何进一步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也就更凸显金融在创新中的重要性。”
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发文分析,当前世界正值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经济增长动能转型的关键时点,国家提出构建“双循环”发展格局,发展与科技创新相适应的金融体系迫在眉睫。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魏世杰分析,从科技成果转化角度看,《建议》提出的“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强调的是从需求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魏世杰说,“企业主要开展应用研究和试验与发展,特别是新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往往需要大量资金,企业自身资金难以覆盖研发支出就要寻求金融支持。”
以芯片技术为例,魏世杰说:“与其说我们缺技术,不如说我们缺少技术的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很多技术的成熟依赖不断的更新迭代,是个耗资巨大的长期过程。”
解决金融机构风险偏好与科技创新特征之间的矛盾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发展迅速,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也发挥了巨大作用。”冯立果说,但是,相比发达国家,虽然经历了将近30年的发展,我国金融体系在支持创新方面的作用仍然有限。
“目前我们对科技创新主要依靠直接融资,即资本市场的作用,相比之下,银行等机构的直接融资比重很小,中国的商业银行对风险的接受能力普遍比较低,支持创新的能力相对比较弱。”冯立果说。
跨国实证研究则表明,一个国家的资本市场越发达,它的企业创新能力就越强;相反,一个国家的信贷市场越发达,对它的企业的创新产出抑制作用就越强。
“科技创新的本质特征是周期长、不确定性大、失败率高,这与大多数金融投资,尤其是银行的低风险偏好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魏世杰分析。
魏世杰具体阐述道,目前我国科技金融支持体系已基本建立,从早期的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到资本市场的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但总体来说规模较小,我国创投行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初期阶段,存在募资规模小、长期资金少、退出渠道少等问题“而体量最大的银行和保险资金又是风险厌恶型的,难以与创投资金形成支持创新的完整资金链。”
探索更多方式提升直接融资比重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建议,用金融创新支持实体创新,需要推进金融的市场化,开放金融市场;需要提升直接融资的比重,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还需要稳定的政策环境。
魏世杰建议,完善金融支持创新体系,促进新技术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建议发挥科创板、创业板引领作用,培育高新科技龙头企业。“扩大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服务覆盖面,提高对实体企业包容性,服务更多小微科创企业,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十三五’期间已经提到股权和债权融资的融合产品,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多尝试。目前从制度层面看,对银行和保险资金参与创新的束缚还是比较大,要在风险可控的背景下,积极探索银行和保险资金支持科技创新的多种方式和途径。”魏世杰说。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