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科学技术   11位科学家和154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11位科学家和154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

发表于:2020-09-11 关注 

       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高枝)昨天上午,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召开,11位科学家和154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市委书记蔡奇参观获奖成果展并为获奖代表颁奖,向全体获奖人员表示祝贺,向他们为首都科技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致以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吉宁颁奖并讲话。

       陈吉宁在讲话中说,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方位提升自主创新、原始创新能力,科技对疫情防控支撑作用明显,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要切实承担起服务国家创新战略的重大职责和使命,以编制“十四五”规划为抓手,精心谋划科技创新战略布局,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动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迈上新台阶。

       陈吉宁强调,要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新路子”。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主要抓手,深耕中关村“试验田”,进一步完善创新生态体系。关注青年科技人才选拔培养,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和科研团队,加快形成原创成果竞相涌现、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人才价值充分实现的良好局面。要聚焦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大力推动创新进程加速。建立长期稳定的支持机制,从大量的现实发展和科学试验中提炼出关键性课题。发挥先进大科学装置与交叉研究平台的集群效应,以重大任务为牵引,集中攻克底层、共性技术。积极探索企业科研人员深度参与科研实验攻关的激励机制,提供更多应用场景,促进技术创新与市场紧密结合。

       陈吉宁强调,要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加大财政科技创新投入力度,培育更多早投、长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的耐心资本,实现科技、金融和产业良性循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机制,聚焦重点领域统筹推进应用场景建设。要加强科技赋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强化疫情防控的科技支撑。加强传染病预判、新发突发病原感染监测等生命科学前沿研究的能力储备。发挥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支撑作用,积极推动诊断试剂、疫苗、特效药等创新医药产品科技攻关,构建“科技+防疫”新模式,推动更多“北京成果”成为抗击疫情的有力武器。

       会议宣读了关于2019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薛其坤、胡伟武、文再文代表获奖者发言。本年度首次设立突出贡献中关村奖、杰出青年中关村奖、国际合作中关村奖,首次分设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

       科技部和北京市领导黄卫、崔述强、侯君舒、隋振江、林抚生,市政府秘书长靳伟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