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人工智能 四区县担任“大前锋”,杭州人工智能试验区定向突围
“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技术研发、产业培育等方面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先行先试,四个发展区重任在肩。”近日,杭州市召开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工作推进会,杭州市科技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潘红华在会上如是说。
去年10月,杭州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批复的第三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今年6月底,余杭区、萧山区、滨江区和西湖区被纳入“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培育名单”,人工智能产业和科研活力正加快释放。
解锁应用场景 打造智慧城市发展试验地
可自动探测甲状腺结节,并给出结节良恶性的超声判断,结节探测准确率达97%,诊断准确率达85%以上……在杭州西湖区蒋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超声甲状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已投用两年。
“两年来,西湖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配备了我们研发的超声AI诊疗系统,居民在基层医疗机构有了更好的体验。”浙江德尚韵兴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孔德兴说。
如今,人工智能已广泛地渗透和应用于诸多垂直领域。业内人士对此认为,受益于全球开源社区,应用层进入门槛比基础层、技术层低,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层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西湖区既有阿里云、德尚韵兴等一批在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的典型企业,还有紫金港科技城和云栖小镇两大人工智能产业平台,借杭州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区建设之机,将打造智慧城市发展试验地,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智能应用场景试点示范,以未来社区为理念,构建邻里、教育、健康、创业、低碳、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系统,完善发展区社区服务功能。
作为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萧山区拥有以汽车及零配件、装备制造、化纤纺织等为代表的制造业和以金融会展、电商等为代表的服务业,依托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科大讯飞等科研、产业资源,场景应用丰富,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有了肥沃土壤。
“萧山城市发展对人工智能需求不断升级,加之2022年亚运会即将到来,大量市政设施、服务设施加快更新。”萧山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萧山将结合发展区建设,发挥“智能亚运”的带动作用,打造AI+综合交通、未来城区、社区治理、应急管理和医疗服务五大领域的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产学同频共振 提升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
8月初,之江实验室联合北京一流科技、中国信通院、浙江大学等单位共同研发的“天枢”人工智能开源平台正式上线发布。
“在国外深度学习框架占据主要市场的背景下,实验室坚持打造更高性能、友好易用的国产开源平台,‘天枢’可帮助科研人员提升算法研发效率,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各行业发展,现已集聚生态伙伴66家。”之江实验室副主任鲍虎军介绍道。
据了解,以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和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平台为核心,杭州余杭区正构建智能经济创新走廊,力争到2025年,全区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300亿元,人工智能应用带动产业规模达到3000亿元,龙头骨干企业达到20家以上。
余杭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道,具体包括聚焦智能芯片、算力平台和计算框架等基础行业产业布局,“未来5年内,余杭还要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2个以上。”
业内专家认为,需要重视的是,我国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虽然应用终端领域投资产出明显,但算法理论和开发平台领域发展较为缓慢,应审慎后续技术路线和产业发展路径,补齐技术短板,加强产学融合。
在杭州高新区(滨江),当地通过培育海康机器人等一批细分领域行业标杆、鼓励杭州网易等一批龙头企业开放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算法框架、共性技术等方式,AI领域骨干企业已形成规模化集聚态势。比如在智慧安防领域,辖区龙头企业的视频图像处理技术、分析技术等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今年下半年,杭州或将举办全球人工智能大会暨国际智能产品博览会,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产业的深度融合。”潘红华表示,未来几年将是人工智能技术跃迁和产业版图形成的重要窗口期,期待四个发展区各展所长、探索可复制经验,促进杭州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