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政策前沿 中山密集发布人才新政 增强人才磁场
南方网讯 打破户籍、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专家人才来中山短期工作可获得相应补贴……近日,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关于加强柔性引才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实施柔性引才新举措。《通知》提出,柔性引才将充分体现“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理念,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刚性制约,最大限度吸引集聚市外专家人才。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专家人才每年在中山市企事业单位连续或者累计工作61天以上,最高可获30万元补贴。
记者梳理发现,包括柔性引才政策在内,中山从2019年8月以来已先后出台5项人才新政,政策适用对象包括企业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基础性人才等各层次人才,政策创新力度和奖励额度均有所突破。有专家认为,系列人才新政成为中山加大引才力度的重要信号,也展示出中山进一步增强人才磁场的决心。
四种灵活方式柔性引才
进入中山三年,中山迈雷特智能装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迈雷特”)快速成长,如今已成为广东省高端智能装备重点扶持企业。随着业务发展,迈雷特今年启动扩产计划,公司总经理林守金为此奔波在中山内外。
“我们计划新引进两名博士,但还在沟通协调中。”在扩产计划的各项工作中,最让林守金牵挂的是人才引进工作。他表示,国内各地对高端人才的争夺日益白热化,在广深虹吸效应下,中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的难度不断加大。
经过三年发展,包括林守金在内,迈雷特的核心人才团队已从原来不足10人扩展至近40人,其中博士近10人。但引才之路并不顺畅,人才“留不住”的情况还时有发生。林守金表示,企业心仪的人才并不总能符合中山的人才引进扶持政策,一些关键领域人才因户籍、工作岗位、人事关系等原因不能获得中山本地人才政策认可,无法长期为中山企业聘用,企业往往因短期聘用该类人才成本大,只能忍痛割舍。
《通知》发布实施后,有望破解迈雷特等企业遇到的引才困局。按照《通知》,中山柔性引才将支持企业通过灵活方式引进专家人才,实现专家人才“使用弹性、管理软性、服务个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在,但求常来”。主要方式包括四种:顾问指导(专家人才通过担任顾问、名誉职务等,为用人单位提供战略咨询、业务拓展、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智力支持);项目合作(专家人才自带项目或者技术,以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科研成果转化、技术入股等方式,与用人单位开展智力合作);兼职返聘(专家人才以兼职或退休返聘等方式到中山工作,为用人单位提供技术推广、工艺改造、人才培养、课程讲授等方面的智力支持。);其他方式(如短期聘用、借调、技术承包)等。在不改变和影响人才与所属单位人事关系的前提下,专家人才每年在中山市企事业单位连续或者累计工作61天以上,最高可获30万元补贴。
“有时候人才看重的并不仅仅是补贴,他们更渴望的是社会尊重和认可。”林守金认为,中山实施柔性引才政策后,原来徘徊于人才政策边缘的人才群体也纳入人才体系,这将为企业带来更大的引才空间。
重点引进八类专家人才
按照《通知》,中山将通过柔性引才的方式,重点引进八类专家人才。第一类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国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等;第二类为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主要完成人等;第三类为对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学、技术、管理专家,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第四类为“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百名南粤杰出人才”人选等;第五类为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主要完成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等;第六类为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国内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从事重大项目、关键技术或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同时具有博士学位和副教授以上职称的高级专家学者,南粤技术能手等;第七类为拥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或能够填补国内空白的核心技术,符合中山市产业发展导向,具有市场潜力和产业化能力的专业人才等;第八类为具有5年以上在大型知名企业、金融机构、学术组织、著名高校、科研机构的高层关键岗位从事研究或管理工作经历,同时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专业技术人员或高级管理人员,以及中山市经济、产业、科技、医疗卫生、教育文化领域急需紧缺的其他具有特殊专长的高层次人才。
从上述引才重点来看,目标对象均是相关领域的领军人物或资深专家。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创新引进方式,新政的人才评价标准也有所调整,评价维度更加丰富。从引才重点来看,引进的目标专家人才既有工科领域专业人才,也有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文华奖、群星奖等奖项主创者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等文艺领域专家人才。技能人才也在新政占据重要位置,世界技能大赛金银牌获得者、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被列入重点引才范围。另外,拥有相关从业经验的管理型人才也受到重视,在世界500强或中国50强企业总部以及在国内大型企业、金融机构、学术组织、著名高校、科研机构担任过重要职务的人才被列入柔性引才范围。
引才留才还看城市综合环境
事实上,包括本次发布的柔性引才政策在内,以今年8月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召开2019年度建议提案办理工作座谈会为起点,中山市已连续发布多项涉及各层次人才的新政策。
今年10月,中山先后印发《关于支持企业建立首席技师制度的实施方案》和《中山市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2019—2021年)》,强化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按照上述方案,中山从今年11月1日起推行企业首席技师制度,被认定为“中山市首席技师”的人才可按照中山市相关规定享受子女入学、人才津补贴等待遇。对于一般的技能人才,中山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提出到2021年底实现“全市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35%以上”的目标。截至今年9月,中山技能人才43.2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1.3万人,占比约26.2%。
此外,中山在今年11月和12月先后发布《落实中山市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有关企业引才补贴实施细则》和《中山市加快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业的意见》,加大对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按照新政,中山将在对第一至八层次紧缺适用高层次人才给予补贴的基础上,同步给予人才所在的民营企业引才补贴,支持鼓励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为中山引进科研团队、人才项目和急需高层次人才,对引进第一层次人才的,给予引进机构一次性奖励10万元/人,对引进科研团队和人才项目的,按团队和项目质量,给予引进机构最高5万元补贴。
今年下半年以来中山密集发布人才新政,形成了中山人才新政“18条”后人才政策发布高峰,在当前中山提出“重振虎威”,调整发展步伐的背景下,系列新政意义更为突出。中山曾是人才政策创新的焦点地区,2017年出台实施的中山人才新政“18条”是其中的代表政策。系列人才政策实施对引才起到一定效果,尤其是在人才入户政策的带动下,中山的人才入户人数持续增长。据统计,2018年,中山市共受理人才入户13871人,随迁16159人,占全市入户总量的一半以上。截至2019年12月24日,中山已受理人才入户超过1.36万人,随迁人员超过2.6万人,人才入户依然是全市入户总量中的主要部分。
但从引进人才类型和现有的人才队伍结构来看,引才政策并未达到预期,尤其是在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政策的带动力有待提高。据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计,截至今年8月,中山市已累计认定高层次人才2265人,但院士级别的高层次人才仍空缺。而综观周边城市,除去广州、深圳两大城市,惠州已引进院士7人、东莞引进双聘院士10名、珠海柔性引进院士25名、佛山双聘院士数量已突破30名。
有专家指出,人才引进和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城市的人才磁场主要由经济、生活、科研创新、公共服务等综合环境因素构成,人才政策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虽然相关政策创新可形成加持效应,但仅凭政策不能形成足够的人才吸引力,加之近年来国内多个大中型城市相继放宽入户限制,密集出台人才政策,政策效应正逐渐减弱。在此背景下,中山应着眼全局,既要以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继续创新人才政策,也应以更大的决心,建设高端发展平台,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以平台和事业聚才留人,为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发展提供精准匹配的人才力量支撑。
(来源:南方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