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热门专题 粤港澳大湾区 共享发展新机遇,粤港澳青年掀起创新创业浪潮
共享发展新机遇,粤港澳青年掀起创新创业浪潮
走进位于深圳福田保税区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下称“创新创业工场”)内,是一派令人振奋的生机与活力;
大湾区另一侧,与澳门毗邻的珠海横琴新区,越来越多的粤港澳青年在此聚集,创新的种子不断萌发,两地的往来愈发便利;
在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高科技企业在这里孕育,一项项改变生活的创新在这里诞生……
连日来,南方日报记者深入深圳、珠海、东莞等地的创新空间、创业基地发现,面对疫情下的经济挑战,大湾区的创新热潮热度不减。抢占线上经济风口、加速粤港澳三地互通、科技创新走向世界前沿,大湾区已成为三地青年创新创业的筑梦热土。
风口▶▷互联网经济带动创新热潮
“大数据统计显示,‘澳觅’APP下载用户达到260万,注册用户有43万。可以说,10个澳门年轻人中,有9.5个是我们的用户。”
刚过去的5月,澳门网络传媒发展有限公司、珠海城觅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江海涛异常忙碌。一方面,他忙于筹备5月28日上线的“澳门首届线上展览会暨开心购物节”活动,另一方面,则是要应对疫情期间快速增长的业务量。“今年2至5月,交易额较去年同期增长80%。”
今年35岁的江海涛是澳门最早向内地招收的本科学生之一,从澳门学校毕业后留在澳门工作,并取得了澳门居民身份。如今,江海涛独立开发及运营的“澳觅”APP,已成为澳门最具代表性的创新型生活服务电子商务平台,被誉为澳门版的“美团”。而这家快速成长的澳门企业,其研发中心设立在珠海市香洲区的金嘉创意谷。
“澳门基本上没有互联网公司,也缺乏培养互联网人才的环境,因此在澳门组建技术团队困难极大。”多方考虑之下,江海涛将“澳觅”的研发中心设立在珠海市香洲区的金嘉创意谷。他说,这很好地体现了珠澳两地的优势互补,珠海的人才、澳门的市场。
同样抓住线上经济风口的,还有东莞的张峻彬。
5月30日晚,云鲸拖地机器人出现在演员刘涛的直播屏幕上。其提前预备的7000多件库存“秒光”,单品销售总金额超过2500万元。
这件机器人产品出自东莞松山湖的云鲸智能科技(东莞)有限公司,其创始人张峻彬是典型的学院派起步的创业青年。2015年研究生毕业后,他跟随“超级教授”李泽湘来到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开始了创业新征途。
“云鲸创立在东莞、研发在东莞,如今产品能从这里卖到国内外,这是我在东莞最大的收获。”张峻彬介绍,云鲸拖地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实现自洗拖布的拖地机器人。2019年“双十一”期间,产品Narwal云鲸J1首发预售,2小时内销售2700台,销售额破千万元。今年4月,云鲸智能宣布完成近亿元B轮融资。
热土▶▷粤港澳互通打开发展新空间
在深圳罗湖区东门中路旁,坐落着一家新开的面包店。落地玻璃的门窗,黑色木质的窗框,配上温暖的灯光,独具欧式风格。这家面包店,是由刘深炜等4名香港人回深创业开设的。
去年底开业后,店铺日均客流量一度达到140人,刘深炜拍摄的店铺视频,让很多香港朋友也动心了。“这时候来深圳创业,就是看中了大湾区广阔的发展前景。”刘深炜说。
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创新创业工场的一家香港公司。该公司CEO何耀威介绍,前年公司加入创新创业工场,主要从事大健康领域的研究,如今,其智能穿戴已经在湖南、广西等省份有代理商。他还透露:“公司相关研发技术已达标准,不久后就可以在香港申请上市。”
何耀威告诉记者,来到合作区发展,最大的吸引力便是深圳政府提供了相关政策的便利。“这边的政府不仅能够提供相应的社会资源指引我们对接,还会通过专人对相关工商政策进行解答。”
随着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推进,粤港澳三地间互联互通日渐便利,要素流通更加畅通,三地青年在湾区创业有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内地与澳门之间数据流动存在壁垒,而基于创新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合规共享,方便双城生活。”毕业于澳门城市大学的李大铭,如今从事的科研工作,正是如何让粤澳双方往来流动更畅通。
李大铭是珠海横琴新区成立博士后工作站以来的第一个博士后。在横琴从事科研的四年多时间里,他通过珠澳跨域科研项目的核心技术攻关,和团队一起开发了跨域多维电子围网系统、跨域多维云平台等城市大数据系统。“希望能够促进珠澳跨境生活和工作的便利化,为大湾区的互融互通做技术支撑。”
锋芒▶▷“希望成为世界无人船艇的领航者”
在珠海万山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内,大大小小的无人船艇往来不息,这是全球最大、亚洲首个无人船海上测试场;在珠海高新区唐家湾畔,一艘如双体舰艇的建筑屹立海面,这是中国首个无人船研发测试基地——香山海洋科技港。
这些创新成果都源于珠海同一家创新企业——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而云洲智能的联合创始人成亮,2010年从香港科技大学毕业后,进入了香港一家外企从事机械工程师的研发工作。
怀着创业梦,成亮辞去高薪,毅然前往珠海。
近年来,云洲智能已获得无人船艇核心专利200多项,产品销往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中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走在全球无人船艇产业化前沿。“我们希望成为世界无人船艇的领航者。”成亮说。
同样是湾区筑梦,2017年,机器人竞赛出身的魏基栋离开大疆后,与几位同样技术出身的好友一起从深圳来到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5个人挤在一间不大的办公室里,松灵机器人成立了。
经过一段时间探索,魏基栋与团队将目标锁定在了机器人底盘。随后,其产品的高可用性、易用性获得了来自安防巡检、园区物流、农业灌溉、科研教育等多个领域的肯定。
“这里的年轻人打造一个新的科技产品,迭代速度可能比硅谷、欧洲要快5到10倍,而成本却大概只需要它们的1/5到1/4——这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巨大的优势。”曾孵化了大疆的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东莞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创始人李泽湘这样评价。
南方日报记者 梁涵 张秀娟 张仕婷 王韶江 刘梓欣 黄鹤林
来源: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